按照学校的教学日历,2月17日正式上课。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学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决定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同时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疫情当前,延迟开学,学校开启了“线上校园”,从教室到“云端”,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保证学习效果不打折扣呢?
一、面对疫情,你是否焦虑恐惧,无心学习呢?
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华大地,我们每一天从朋友圈、微博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关于疫情的信息。然而,伴随着疫情信息传播的,还有恐慌焦虑等消极情绪。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日程生活,包括消化、睡眠、生物节律、做事的动力和效率等,总之让我们忧虑惶恐,无心学习。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正常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当前,作为大学生,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门之外,我们对抗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愉快、照常学习,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为疫情结束,我们还是会回到熟悉的校园,面对熟悉的学习、考试与毕业答辩。
二、经历漫长假期,你是否状态散漫,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往年的假期过后,我们会在返校的火车、汽车上意识到假期结束了;会在去食堂、去图书馆、去教室的路上意识到新的学期开始了;会在熟悉的自习室、实验室、教室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当疫情蔓延,熟悉的校园走上“云端”,我们该如何迅速从假期状态调整到学习状态呢?
第一、制定新学期计划
特殊的新学期即将开始,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尽快走出假期状态,开启学习模式。但是,以我们曾泡汤过的无数计划为鉴,新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具体、可操作。解释水平理论发现,当从抽象水平较高的角度(比如,为什么执行这个任务)来描述一项任务时,人们往往会较迟才会投入工作,但是如果从抽象水平低的角度(比如,怎么执行这个任务)来描述任务时,个体则会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与其笼统的憧憬新的学期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不如具体地规划新的学期每天要背多少单词,看几页课本,写几篇读书心得。
第二、为自己举办一个小小的开学仪式
生活需要仪式感,开学也是。因此,我们可以选定明天的某一个时间节点,告诉自己,虽然还在家里,但是此刻开始,我开学啦!
第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校学习的时候我们有课表,有上下课铃声,一切都井然有序。转为线上学习之后,我们也要根据课程安排,制定每天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计划时间作息。上课学习,下课休息,劳逸结合,形成学习的节奏。避免晚上熬夜、早晨不起等不规律生活。
三、新的学习模式,你是否感到陌生,不知所措?
虽然我们之前也接触过个别课程的网上教学,但是如此大规模、全方位地把线上作为主要的上课、学习手段,还是头一回。因此,在正式开课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些准备。首先,我们可以提前熟悉线上学习模式,了解相关学习平台或app的使用。其次,我们也要提前准备相关课程资料,做好预习,对于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参与课上的提问与互动环节。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想法,讨论问题。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消除新模式带来的陌生感。
四、“居家”上课,你是否缺乏自制力,容易分心?
远离课堂,无人监督,难免容易走神。为了避免分心走神,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要选择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学习空间,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干扰。其次,我们应当收好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避免信息、电话等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线上学习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让课堂教学中稍显被动的我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体验学会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做规划安排,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去自我实现,从而激活自主性,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提高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目前,虽然我们身处远方,但是我们一定要心归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韶华,在寒冬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线上所学的知识和“居家”学习养成的能力,在美丽的安中校园再次相遇。(王平/文 姚为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