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2024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10-31浏览次数: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定,学校编制了2023-2024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复议、诉讼的情况,信息公开工作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以及《清单》事项公开情况表。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2391日至2024831日。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信息公开网(http://xxgk.ahtcm.edu.cn/xxgknb.htm)查阅或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学校信息公开办公室(电话:0551-68129004)。

一、概述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推进教育公开的总体安排,以信息公开为抓手,不断优化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切实保障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医护员工对学校各项事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效提升了依法治校和办学水平,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提供坚强保障。

(一)推动《清单》落实情况

2023-2024年度,学校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信息公开“标准化”活动,全面落实教育部信息公开清单工作的文件精神。对清单50条内容按工作职责将任务分解到15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各部门网站设立信息公开栏目,供部门发布公开信息;学校官网(网址http://www.ahtcm.edu.cn/)建立“信息公开网站”,为清单中的50条项目逐个建立链接至相应部门的信息公开专栏。从社会公众角度查询学校信息时,可实现无缝查询;从学校管理角度看,建立了快捷方便的信息发布通道,信息最终发布在部门网站,从而实现了部门间的权限隔离,真正做到“谁公布、谁负责”。

(二)加强督查,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信息公开实行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为主体,教代会为主要载体,学院、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部门协调监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管理,学校党政办公室联合纪委办、工会成立督察组,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公开工作督查,对信息公开中做得不到位、信息发布不及时的单位要求及时整改,确保信息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学校以各种通知、通报、文件、公告等形式公开信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报刊、电视台、宣传橱窗等校内外多种传播媒体,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2023-2024学年度,全校新增的主动公开信息3437条,发行《安徽中医药大学报》19期,公开信息351条;通过校园网主页主动公开信息985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公开信息666条,初始粉丝数60952人,2023年年末粉丝数73311人,全年新增粉丝数12359人;微博2023年粉丝总数为27913人。

学校通过OA系统,发布规章制度和通知1435条,协调部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印发并公布《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学校档案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立信息查阅场所,配备查阅和打印、复印等设备,为公众查阅学校信息提供方便。

继续推行校领导接访日、书记信箱、校长信箱等多向沟通形式,接受师生及社会对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保障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年度共接收师生咨询意见建议等各类信访件262件,其中书记信箱57件、校长信箱153件、省厅转办信访52件,来访信件数较上年度下降37%,反应的意见及时由相关职能部门调查处理,保证信息公开渠道畅通。

此外,学校通过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全校干部大会、学期工作会议、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座谈会、“我与书记面对面”等各种形式,深入传达上级精神,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建议,从不同层面拓宽了信息公开的范围。

(二)重点工作公开情况

1.招生工作公开情况

本科生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阳光工程”关于招生信息“十公开”政策要求,加强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公开。通过线上直播、电台广播、媒体报导、网上资讯平台、电话咨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考生及家长宣传学校招生信息。我校面向22个省在三个批次共计招生4286人,其中提前批次面向安徽省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147人(中医学专业)、国家专项计划60人(中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各30人)、地方专项计划120人(中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各60人);本科批次28个专业面向安徽、江西、河南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3900人,其中省外计划共557人;专升本批次招生386人。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完成。

研究生招生:研究生院信息公开内容主要涉及招生考试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位学科信息三大类别9个公开事项(不含已移交学生处学生管理公开事项3条)。20239-20248月期间,研究生院主动公开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关事项23条。包括研究生各类招生简章信息7条,公开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录取名单信息10条,公开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信息1条。学生管理方面,公开新生入学及复查信息1条。学位管理方面,公开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1条,公开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和学位授权点建设报告1条,公开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审核信息1条,公开拟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信息1条。

20239月,我校共招收统招硕士研究生1139人,博士研究生86人。截止20231030日,共有硕士研究生1128人、博士研究生86人完成新生报到注册、新生学籍核查和网上学籍电子注册工作,11人放弃入学资格。

2.财务信息公开情况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学校信息公开网及时主动地向社会主动公开高等学校收支预算总表、高等学校收入预算表、高等学校支出预算表、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收支总表、高等学校收支决算总表、高等学校收入决算表、高等学校支出决算表、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等财务信息。在信息公开网教育收费中以专栏的形式公开学生学费、住宿费、考试报名费等收费项目的标准、收费依据及投诉方式。学校编制预算过程中,及时公布预算内容,积极进行面对面沟通,预算方案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定批准执行。

3.国有资产信息公开情况

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的内容,国资处所承担的信息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管理制度、受捐赠财产状况、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其中,校办企业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由国资处与资产经营总公司联合开展,并由资产经营公司牵头。自202391日至2024831日,国资处按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实时公开更新了物资及工程招投标信息150条,受捐赠财产状况公开更新信息0次,规章制度中更新了学校现行的各项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相关制度6项。

4.人事师资信息公开情况

人事处按照程序公开和条件公开原则,落实2022-2023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全学年招聘各类人才55人,其中博士39( 202321人,202418),硕士16人(20230人,202416人)。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聘程序,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激励作用,20239月以来评聘教授9人,副教授27人,讲师74人,实验师2人,助教27人,助理实验师2人。自然科研系列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0人 。图书资料系列助理馆员1人。经济系列正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会计系列高级会计师1人。

主动公开人员招聘信息,20239月以来,在部门门户网站发布招聘计划、岗位、公示情况等相关信息34条,发布安徽省文件制度,学校新制定和修订的人事制度、职称管理、社保政策等信息13条。发布教师节表彰新闻,公开2023-2024学年学校及各部门个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等相关信息7条。

5.科学研究和学术评价公开情况

学校坚持科技项目申报的信息、程序、评审公开公平的原则,及时公布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审、科技奖励和立项资助等信息,公开各科技项目的国内外合作和推广应用情况。加强科研监管,公开科研经费管理、项目过程和结题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配套等文件政策。本学年获批各类纵向项目375项,立项科研经费总量为0.48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获授权专利67项(含实用新型)。

2023年学校成立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并依照议程开展议题审议工作。2023-2024学年校学术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1次(含线上),对学校高层次人才评定、高等学校科研计划、学术道德建设等工作进行讨论,同时根据学校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科技处)牵头,下设成立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术道德建设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6.学生管理信息公开情况

保障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印发“学生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2023年优良学风建设活动的通知”,坚持教育引领与管理服务整体推进促学风;修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生工作考评、辅导员考评办法,将学风建设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考核、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学风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处牵头成立学生课堂出勤率检查学生志愿者队伍和学生课堂听课状态检查学生处教职员工队伍,对学生课堂纪律检查进行全方位检查,学生处从调研、教育、活动、督查等各方面系统部署,稳步推进学风建设工作。

2023-2024学年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有8529人获各类奖学金,总计金额1902.96万元。其中,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4人,合计金额19.2万元;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28人,合计金额264万元;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4944人,合计金额239.76万元;本科生社会专项奖学金159人,总计金额51.7万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5人,合计金额93万元;研究生新生奖学金1119人,合计金额455.1万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688人,合计金额772.7万元;研究生社会专项奖学金22人,合计金额7.5万元。

2023-2024学年发放国家助学金共有6862人,总计金额3232.7万元,其中本科生国家助学金3529人,合计金额1163.8万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3333人,合计金额2068.9万元。本科生校内助学金175人,合计金额17.96万元。本科生社会专项助学金139人,合计金额65.8379万元。退役士兵享受国家助学金175人,合计金额68.22万元。发放免费医学定向生生活补助376人,合计金额112.8万元。开展退役士兵国家教育资助110人,合计金额101.948万元。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共有 164人,总计金额21.66万元,其中本科生临时困难补助111人,合计金额16.25万元;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53人,合计金额5.41万元。发放研究生“三助”津贴3441人,合计 627.12万元。发放本科生勤工助学津贴708人,合计金额125.48215万元。开展暑期家庭经济困难生走访75人,发放慰问金合计金额15万元。对35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学生进行学费减免。

2024届毕业生4629人,其中本科生3555人,研究生1074人,截至2024831日,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78%。学校在安徽省高校2024年就业工作监测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全部参与访企拓岗、送生进岗,完成访企拓岗235家,较去年同期相比新增110家,新增就业岗位3587个;承办安徽省2024届中医药类专场招聘会、全国中医药院校秋冬季线上供需共享双选会、合肥高新区生物医药类校园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会;举办2023年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内选拔赛决赛。截至目前,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5.88%,已完成学校最终就业目标,并超过2022年学校最终就业率水平(93.33%)和2023年同期全省平均就业率水平(93.31%)。

2023年学校征兵任务指标数为31人,应征入伍毕业生共42人,完成2023年征兵任务数130%,政策性岗位落实数翻一番,留皖就业稳中有升。

7.对外合作与交流

学校制定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招收与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安中国合〔201945号)文件;主动公开《2024年校领导因公出国(境)情况》《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2024学年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安徽中医药大学招收与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济人留学生奖学金评审细则(试行)》《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来华留学生综合测评细则(试行)》《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2024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报告》等相关信息。目前,学校共有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摩洛哥,美国等国的长期外国留学生98名(其中2名博士后,12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70名本科生)。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学校信息公开日常管理工作由校党政办公室负责,在学校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了学校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2023-2024年,我校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0次。

学校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国资处、人事处等部门接受过社会人士和在校师生的口头咨询,各类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招生就业、奖助学金、收费、招标采购、职称评审、教职工社会保障等内容,在受理的各类咨询和申请中,均给予明确回复。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学校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在信息公开网设立受理与监督栏目,面向师生和社会公布电话及邮箱,认真接受监督。年度信息公开报告及时发布,并报省教育厅备案。需主动公开的信息和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通过一定的范围、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公开,对教职工及校外人员申请公开的内容,学校均能根据规定,能公开的及时公开。学校师生医护员工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给予一致好评。

五、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的情况

本学年,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未收到举报、复议和诉讼。

六、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经验、问题和改进措施

回顾近几年信息公开工作,学校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公开《清单》规定的各项内容,并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保障了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到位。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有待加强

尽管建立了多渠道的信息公开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部分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的问题,导致师生和社会公众获取最新信息存在滞后。

(二)信息公开规范性不够完善

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存在部分信息更新后修改了链接,未及时将新链接推送至信息公开网站,造成链接失效,信息公开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信息公开队伍建设薄弱

各责任单位对信息公开工作普遍缺乏常态化业务培训和指导,日常管理存在缺失。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信息公开时效性、深化信息公开内容、提升信息公开意识。强化监督考核,确保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将信息公开督查纳入学校效能建设督查范围。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

七、无其他需报告的事项

八、清单事项公开情况表(见附件)